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经典励志好电影。这部电影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那么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希望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1)
(資料圖)
“在肖申克監獄裏的任何人都是無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誤判被指爲殺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進了當時最黑暗的監獄—肖申克。遇到了一群無罪卻被律師陷害的人以及殘暴的警官,貪婪的監獄長。
在肖申克監獄中,所有人每天都過著相似的生活:吃飯、工作、睡覺,沒有興趣愛好的他們只能從挖苦別人身上尋找短暫的樂趣。而安迪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即使獄友不斷提醒:不要對現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那將是一件徒勞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卻用行動證明著:冒著生命危險買來了鉗子,每天雕刻著象棋與其他玩物;每天堅持讀《聖經》,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開始漸漸麻痹自我時,只有安迪仍保持著激情與信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個老友—在監獄中生活了50年後的一個老人出獄了。老人出獄後,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終卻選擇了自殺。只因爲他早已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離開了監獄的他就像失去了什麽東西一般變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許是他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失去了失望與信仰。而沒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獨自慨歎,抑郁而亡了。
“聖者渡人,強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動漸漸感染著監獄中的每一個人。從向政府投遞幾百封信,只爲獲得捐贈書目以及修建圖書館開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學習、識字、閱讀,這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不至于在出獄後茫然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與人。
看完影片,真正讓我感慨的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公,我敬佩著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尋找幸福的安迪。試想,我們是否也在這三點一線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溫不火,失去創造力,每天所擁有的僅是一個不剩任何東西的軀殼。
當然,安迪著一類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們遭受苦難時,仍保存著自己的尊嚴,心存信念,充滿希望,並積極采取行動,即使軀體受了禁锢,靈魂卻從未被套上枷鎖。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2)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麽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于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爲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余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爲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爲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爲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破;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爲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麽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鑒于,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産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裏,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對大家說,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3)
首先還是要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小說的背景是上個世紀30年代,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爲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錯判爲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但是,安迪並沒有向命運低頭,經過20多年的不懈挖掘,終于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的汙水管道中爬了出來,獲得了新生。
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才能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一间监狱能让我们这样害怕。作者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的暗无天日让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谁,在他刚进入肖申克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监狱扯上关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 在不知不觉中,它磨去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让你从恐惧慢慢变成依赖,正如德瑞所说,“起先你也许厌恶它,后来也许会喜欢它,再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
但是我還是能感受到的還這個故事中透出來的生命的光輝。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監獄中是獨特的,他的獨特帶著一種生機,同時也帶著一種無名的光亮,作者給他定義爲希望。其中有兩件事,更讓我完全的感受到了這種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用監獄的廣播播放了音樂,對于監獄裏的人們來說,音樂就是他們唯一還剩的精神享受,單純卻意義非凡;還有一次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幾個人修完房頂之後,吹著風,沐浴著陽光,喝著啤酒,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在肖申克發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聰敏做到了。看到這我是多麽感動,安迪在用他的行動給他的朋友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一種積極向上。可以說這兩次行爲是一種靈魂的呐喊,雖然孱弱,但是頑強,他是安迪對肖申克,對生命的不屈服。
連安迪的朋友們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們也許會覺得他偉大,但是不會相信他能夠獲得他們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終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汙水管道算什麽,風雨之後的天空,是多麽美麗。只要希望還在,你就還擁有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4)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腦袋裏就浮現兩個字——自由,肖申克是一座監獄的名字,剛好與自由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像與醜相對比之下,就能更加襯托出美一樣,編者想跟我們傳遞的是希望,而我則看到了自由,以監獄這個最大的束縛來诠釋自由。
电影里有一句话,You know some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他的人在这里,心却在远方,身体是束缚的,心却始终是自由的。
在一定程度上說,部隊和監獄是有一些相似的,都是高高的圍牆、門口都有拿槍的警戒,作息時間也是大同小異,監獄的勞動改造、部隊的訓練演習,身邊的人也是何其相似,排隊、朋友、管理、秩序,相同的元素同時充斥于兩個使命任務完全差異的地方,監獄的人破壞和平,革命軍人保衛和平。然而精確到個體來說,除去榮譽、期望、理想這些身外之物,兩種人的生活又有什麽本質區別呢?獄友和戰友、連長和監獄長、大宿舍與小牢房,一眼看過去最明顯的區別的,也只是窗戶的大小罷了。
天上飞翔的鸟儿自由吗?想去哪里便飞去哪里,但可能他心里想的只是能在吃饱喝足之后能够找个地方歇歇脚,我们体会不到他的飞翔之苦。监狱的人不自由嘛?狱中的安迪心中同样也是清风明月。I guess it 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dying(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社会中的人,为了名利、为了家庭、为了事业,辛苦的打拼着,也许那些所谓的精英们想的也只是在某个时候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采菊东篱下,把酒话桑麻。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是辽阔草原还是铁丝林立的围城之中,只要他在为他自己的目标理想而活着,那他就是自由的。
回歸到電影本身,安迪被關在牢房之中,日複一日,就像海浪反複沖刷著礁石一樣,一天天的過去,枯燥的勞動、單調的生活並沒有使他向現實妥協,無論何時,他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專注于此。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men(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一门心思的研究探索,他完全顾及不到身边的环境,也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他才最终得以逃出升天。如果安迪身处社会,绝不会想到给教育局写信修复一个图书馆,而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废墟上建立一座花园,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固然是一种幸运,然而在糟糕的环境中仍然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身心的投入,不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这就是能力了。
前幾年有一部比較火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有一句話: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我也無意探索“意義”存在的意義。
就是单纯的感觉到,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犄角旮旯,只要人是充实的,心就是自由的,只要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安迪的眼神在任何时刻都不曾暗淡下来,无论是在屋顶上喝酒,还是在图书馆看书,无论是被关进黑屋,还是处理账目,他的心始终未曾消沉,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another(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他塑造了一个有魅力、有影响力的形象,外表的安迪看上去也许不是十分帅气,之所以他看上去那么迷人,可能就是源于他不卑不亢的言行、自由辽阔的思想、举止得当的行为了吧。
另外还有一点感触就是约束与依靠,年迈的图书管理员从刚开始一心想要逃离监狱到最后的依靠,慢慢的已经和监狱融为一体,瑞德一心想要保释,但是真正想到自己出狱之后也开始本领恐慌,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动物园里的小象,从小就被驯兽员的鞭子抽打教训,但是等到它长大以后,说不定那根鞭子对它来说反而象征着一种安全感。活在各种体制中的人,从刚开始的反感体制、习惯体制,依赖体制,以至于最后再也离不开体制,就像部队中的很多人一样,从刚开始的反感军营生活,一门心思想要转业,但是当真正的机会来到面前时,又开始徘徊犹豫纠结起来,感觉自己一无所长,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就如同電影中被保釋的圖書管理員拿著小刀死活不願意出去一樣,環境與人不一樣,人的話可能會越在一起越反感,夫妻之間也有可能從相敬如賓到反目成仇,但是再糟糕的環境,呆的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依賴了,因爲人是變化的,而環境則是一成不變的,正因爲他僵化的穩定性,才能讓人們得以依靠。有一部很火的哲理小說——《誰動了我的奶酪》,小矮人哼哼甯願待在老地方餓死也不願意穿上鞋子出發再去新的環境尋找食物。未來因爲他的未知,才讓人有一種向往性,也有一種恐懼性,當你開始擔心起你的能力不足以適應未來的生活時,當向往不在時,剩下的也就只有恐懼了。
回归到电影本身,逃出升天的安迪呼吸着外面自由的空气,不存在一丝担忧,一是由于在狱中的操作使他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二是自身的能力足以让他无惧未来的任何风险挑战。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一个厨师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挨饿,一个服装设计师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无衣可穿,就像一条鱼儿即使在其他地方生活的再久也从来不会担心自己以后以后还能否在海里自由呼吸一样,因为它本来就属于那里。最后用Red的一句话为本篇结尾: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I hope(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5)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贖”爲了重見光明、追求自由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當時美國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主角安迪在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下被陷害進入了--鲨堡監獄,我覺得安迪只是美國司法黑暗統治下的犧牲者之一,拯救他的不是監獄,不是聖經,而是希望,是希望拯救了自由,一種心靈的救贖。于是故事以獄警打死犯人的情節拉開了監獄黑暗生活的序幕。
我們知道每一個進入監獄的人都是清白之身除了瑞德,在這個黑暗的社會恰恰是因爲這種冤案的錯判給了他出逃的借口,他出逃不是逃避自己應有的罪責;相反他只是爲了重拾屬于他的自由和夢想。他曾經以爲可以光明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牆,因此還因爲這樣的希望而變得瘋狂躁動,而當這種渴望被諾頓徹底地槍殺了之後,他知道只有通過比較極端的方式才可以再一次獲得自由重溫夢想。也許希望只對自己而言是通往光明道路的支柱,而對監獄其他的人來說卻成了難以接受的東西。特別是以托馬斯會在離開監獄之後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出,外面快節奏的生活給他帶來了一種不安和驚惶,生活完全脫離了他的軌道他習慣了被拘束、被管制的生活。無法適應這個自由的社會,最後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沒有希望還可以心安理得地在這裏面生老病死,但是安迪不同他心中始終保持著那份對生存的渴望和對希望的熱誠祈盼,並且在不斷的努力實現著。在黑暗的監獄裏安迪知道要麽在獄中老死要麽出去。而他聰明的選擇了後者。在安迪幫助典獄長洗錢等一系列的片段中更加充分的結露出了美國官員知法犯法的醜陋現象。
整個故事欣賞完了,我覺得安迪確實是一個頭腦聰明的人,聰明的利用了自己淵博的地理知識完美的計劃出來一個出逃的計劃,擺脫了殺人的罪名,懲治了監獄真正犯法的典獄長、獄警長。安迪越獄成功後圓了自己自由的夢想。通過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觀賞,讓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在世上還是要有自己的理想,要爲實現、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就拿我們自己來說:至少現階段我們必須學好學精我們的專業知識,爲明年下半年的實習打好基礎。要時刻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有利于自己的機會。我們的人生才剛步入軌道,所以在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毫無懼色,把它當作是對我們成長的一種考驗。而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安迪的那種用不放棄追求自我的執著精神,雖然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但是正因爲有了理想人們才會想要實現,實現了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社會。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精选篇6)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勵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觸良多。
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被誣謀殺自我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判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他的與衆不一樣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並最終結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總是沈默寡言並舊能地維護自我作爲一個正常人應當保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用自我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忙獄卒們“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忙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我稍微寬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最終從一個新來的囚犯那兒得知了自我妻子被殺的真相,當他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爲此時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作自我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的囚犯從而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來滿足自我對于金錢無止境的貪欲。
安迪對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後,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我十九年來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是的,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麽輕而易舉,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妥協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肮髒的過程。
而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征,仿佛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我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理解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幹淨自我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理解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並實踐自我單純的夢想。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期望找尋自由。
然而,它雖然閃爍著自由與人性的光輝,卻是這麽的英雄主義,當安迪最終爬出管道,滾到小溪裏,鏡頭從仰角給了他一個全景,此時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念獲得了自由,不,在鏡頭裏不如說他自我已經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當安迪在海邊實現著出獄前對自我的承諾---天哪,這些形象在讓我們激動的同時又是多麽的讓我們覺得可望卻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我,不放棄期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于自我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