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報: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10篇
其實寫清明節活動教案並不難,來看看吧。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1
一、設計意圖
(相關資料圖)
在一年當中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清明節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爲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了解清明節的由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會爲祖先們掃墓;
2、知道清明節的由來;
3,掃墓時應該注意安全事項。
三、活動預備
展示有關清明照片
四、活動進程
(一)看圖講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看到了甚麽?
小結: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大家在掃墓。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知道清明節是怎麽來的嗎?
教師講解小結
3、演示畫面三,掃墓是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麽?
4、從文字上看,清明多是甚麽意思?
5、今天老師預備了很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6、小結:清明不但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順的天氣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先人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但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烈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節時發生的安全隱患事件
3、發問:有甚麽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2
清明節的風俗很多,一般的人們會放風筝、插柳等,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清明節蕩秋千,蕩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學會蕩秋千,並認識清明節蕩秋千的意義,讓清明節的意義更深入孩子的內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2、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曆。
活動准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挂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挂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挂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清明節)
“節日裏,動物園裏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遊戲,它們在幹什麽?”(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曆。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後來演化爲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並攏,並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後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
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總結:秋千,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爲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蕩秋千的活動。最早稱之爲“千秋”。傳說爲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插柳是黃河口一帶清明節期間的一種習俗,並知道其由來。
2、通過插柳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3、讓幼兒理解插柳的意義,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曆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柳枝若幹,小鐵鏟、小水桶的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小面包車一輛。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①啓發提問:“清明時節,草青樹綠,黃河口一帶的人們有一種習俗即折柳枝,這是爲什麽?”(人們要插柳)
②教師:“小朋友知道嗎,人們爲什麽要在清明節插柳?”介紹插柳習俗的來曆:晉文公在清明節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墳前祭奠時,發現與介之推同時被燒死的柳樹複活了,晉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頭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晉文公掐戴柳枝。另外還有一種民謠說:“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2、向幼兒講解插柳的意義,激發幼兒動手插柳的興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節日的氣氛,增添節日樂趣。
②插柳可以綠化周圍的環境,每到柳枝展綠的時候,它便告訴小朋友們春天已來到了。
3、組織幼兒在院子周圍進行插柳活動。
①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兩人用小鐵鏟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團結協作,看哪一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鐵鏟松好土,然後澆水,最後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後,教師組織幼兒將工具放好,然後小結活動的情況,表揚不怕髒、不怕累的幼兒及團結協作好的小組。
⑤要求幼兒每天給柳枝澆水,輪流看護並管理。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4
主題:
清明節祭祀,交通、消防、防傳染病、防食物中毒及自身安全防範。
目的:
對學生進行清明節祭祀交通、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保證清明祭祀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內容: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根據規定,清明節放假時間安排爲:4月5日——4月7日,4月8日回校上課。節日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爲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們特別提出幾下幾點要求,請學生共同遵守。
一、防火安全
掃墓時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亂放火,做好防火措施。要勸說家長進行文明拜祭,用鮮花、水果等環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文明祭拜。
1、請同學們參加野外活動時不要擅自帶火種(打火機、火柴等),同家長一道祭祀用火時千萬要把周圍的易燃物弄幹淨,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圍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燒山,釀成大錯。
2、燃燒祭祀物品應盡量慢慢用小火,防止風大刮走燃燒的物品從而引起失火。
3、祭祀儀式結束後,不要立即離開,要仔細察看剛剛燒過的地方還有沒有火星,一定要讓火星完全熄滅後才能放心離開。
4、請所有同學回家告知家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如果有誰不小心引燃了森林,誰將會負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5、如果有森林失火,請同學們不要參加救火行動,因爲你們小,無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現傷亡事故,這樣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所以不允許小學生救火。發現失火要盡快在大人指引下遠離火場,並及時報警。火警電話是119。
二、交通安全
清明放假期間人多、車多,全校師生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1、乘車時,要密切關注車況,嚴禁乘坐非法客運車輛;上下車均應等車停穩以後,先下後上,不要爭搶。乘車時不要把頭、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對面來車或路邊樹木等刮傷;也不要向車窗外亂扔雜物,以免傷及他人。
2、步行時,要注意來往車輛,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看報或做其他事情。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3、穿越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 “ 绿灯行红灯停 ” 。 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假期間任何學生不可以到鐵道附近玩耍,不准橫穿鐵道。
三、防傳染病,防食物中毒
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鍛煉,不暴飲暴食。堅決杜絕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和誘發腸道傳染病。假期間應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正常作息,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假期過後,應按時到校。
四、自身安全防範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防範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騙上當。
1、外出時一定要征得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並向家長告知去向。
2、自己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在家中玩耍時,不要攀緣登高,更不能在陽台、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生墜樓和滾下樓梯的事故。
3、要注意用電、用火、用氣等安全,防止火災、觸電、煤氣中毒等事故的發生,確保財産和人身安全。
4、在假期間,要安排好假日生活,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也安排時間讀書、學習,做到勞逸結合。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希望學生作爲一個炎黃子孫能全面正確的了解清明節,深切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積極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2、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對孝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理解和升華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3、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增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熱愛民族文化,主動地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4、使學生在歡樂的活動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防火安全防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減少火災難事故的發生,促使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四年級年級1班。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同學們,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杜牧的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3、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灑下一壺熱酒,聊表思念之情,也會在烈士墓前,獻上一束鮮花,表達對先烈的感激之情。
4、我國爲清明節特別設定了假期,表示對節日的重視,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下周我們將迎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了解它,爭取在節日裏過的更有意義。
二、清明節知識
咱們班裏有很多小研究員呢,他們搜集了清明節習俗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清明習俗四則》找四個同學來講。
1、清明節要蕩秋千。秋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粗樹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清明要踢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清明一定要去踏青。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4、清明也要放風筝哦。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筝下或風穩拉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a:原來,清明節有這麽豐富多彩的活動呀!
三、清明節的詩歌
其實,古人也經常用寫詩的方式來紀念清明節的。
《請明古詩誦》。
甲學生:《清明日》唐,溫庭筠,清娥畫扇中,青樹玉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他寫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閉在後宮的宮女們,在清明節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會兒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會兒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畫圖中一樣。
乙學生:《蘇堤清明即事》南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寫出了當時作爲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遊樂之景:傾城而出尋春遊樂,笙歌處處,楊柳依依,莺啼聲脆,梨花風起。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聞莺”一景,就是從這首詩中化出。
丙學生:《蘇堤清明即事》南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寫出了當時作爲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遊樂之景:傾城而出尋春遊樂,笙歌處處,楊柳依依,莺啼聲脆,梨花風起。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聞莺”一景,就是從這首詩中化出。
四、清明節知識大考場
必大家應該了解了很多清明節的文化,下面我們就要考考大家。
a:一起進入我們的知識搶答環節吧,答對小組加星,答錯要表演節目哦。
b:請問清明節古時又稱什麽節?(三月節)
a:請問清明節開始于什麽朝代?(周朝)
b:請問清明節在現代來說又稱什麽節?(踏青節)
a:每年幾月幾日到幾月幾日是清明節?(4月4日至4月6日)
b:請問清明節什麽時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_年)
五、清明節故事
a:說到清明節,我還會聯想到一個人,他就是介之推。
b:讓我們聽聽他的故事吧。
《寒食節來曆》由4個學生各講一段。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骊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離開了他,只剩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之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成了赫赫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之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讓人去請介之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去了好幾趟,介之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晉文公來到介之推家,只見大門緊閉。原來介之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山裏。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要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之推便會自己走出來。晉文公便下令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之推出來。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之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發現介之推脊梁堵著一個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麽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衣服碎布,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谏臣。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之推和他的母親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之推,晉文公下令把那座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昭告全國,每年的這一天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走時,他砍下一段燒焦的柳木,回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登山祭奠。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複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複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之推一樣。他鄭重地走上前,掐了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複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大家都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之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叫做“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隆重節日。
a:介之推真是偉大,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大家的安居樂業。
b:古往今來,這樣的人數不勝數,爲了新中國的前進,革命先輩們同樣抛頭顱,灑熱血,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a:讓我們來聽幾個革命故事。
《革命故事我來講》革命故事兩則。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後,家裏少了一個勞動力,裏裏外外什麽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准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裏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麽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裏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裏的水缸也是幹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鬥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_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幹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只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裏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裏的後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鈎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裏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擡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麽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_嗎!”
二嬸拉著_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_,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麽感謝你呀!”
_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甯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_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_爲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裏傳開了。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_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産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裏,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鬥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准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b:是呀,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今天,由于場地限制,我們只能默哀三分鍾來表達對英雄烈士的崇敬。
a:全體起立。
b:又是一個清明節。
a:天空爲之垂淚,松濤爲之嗚咽。
b:爲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6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曆,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二、(1)教師講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爲了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産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三、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筝、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共育活動:
1、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清明》。
2、請家長再爲幼兒講述清明節的來曆。
3、家長帶領幼兒踏青,並爲去世的親人掃墓。
【相關閱讀】
【清明節十大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傳統習俗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傳統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挂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體驗懷念先祖、懷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學習認識清明節的由來及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簡單了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難點(目標3):學習認識清明節的由來及意義。
三、教學准備:
1、场地(多媒体)2、PPT 3、《清明》视频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教學內容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完之後告訴老師這個故事藏了哪個中國傳統節日。(播放視頻)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习俗
1、教師:大家知道清明節是哪天嗎?(4月5日)
2、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 (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師:我們再來看看古時候的人們在清明節的時候都在做什麽?
播放課件中的古代清明節習俗。(清明上河圖、蹴鞠、寒食、牽鈎)
針對圖片做出講解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 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牽鈎:古時候的拔河。
(三)講述清明節的由來與意義
1、教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清明節是怎麽來的?
一個重要的節氣,萬物複蘇,是掃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爲寒食節。
2、教師:那我們爲什麽要過清明節呢?
爲了表達對已經去世的親人的懷念,我們都會去墓前祭拜,表達哀思。
(四)結束,並觀看烈士陵園掃墓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在清明節我們不僅要去祭拜我們去世的親人,還要去烈士陵園祭拜那些爲了保護人們而犧牲的.烈士哦!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當地過清明節的風俗。
2、了解清明節的來曆,學習策劃與清明節有關的活動。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春天里》; 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動過程
一、交流清明節的來曆和風俗。
結合《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第21--24頁"清明節的傳說",講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內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們怎樣過清明節?
故事中古代人怎麽過清明節的?有些什麽風俗習慣?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第25頁"清明節的風俗",看圖說說現代人們在清明節期間的活動。
二、幼兒交流清明節的安排
提問:你們准備怎樣過清明節?
三、討論清明節的相關活動
1、小組討論:我們的清明節:引導幼兒討論清明節相關活動,並將活動用圖畫的方式畫在紙上。注意引導幼兒考慮活動策劃的可行性。
2、交流討論結果:師結合幼兒的設想確定相關活動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團、參觀茶園、到烈士陵園掃墓等。
四、教師組織幼兒折已學過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兒可將折好的花帶回家,清明節掃墓時用。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9
設計思路: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
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2、通過活動,對清明節有印象。
活動准備: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麽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麽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麽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麽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師: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教師講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活動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蕩秋千、放風筝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麽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2023年清明節活動教案篇10
設計思想: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傳統風俗,鍛煉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动主題:折柳共度清明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4月4日。
2.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3.樂意參加清明節的活動例如:蹴鞠、蕩秋千等。
活動准備:泡沫纸、卡纸、双面胶、图钉,《清明》音频及MV
活動過程:
一、小班師幼集體活動:
1、.給幼兒講解有關清明節的來曆以及習俗。
清明節的來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糯米嵌藕、青團、白面饅頭、雞蛋、螺蛳等等。
2、制作柳枝並展示在主題牆上
(1)展示成品激發幼兒興趣
(2)講述制作步驟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師幼共同將做好的柳枝裝飾主題牆
3、欣賞有關“清明”的古詩《清明》
4、蹴鞠(踢紙球)
5、總結: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間,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清明節我們有很多好玩的。比如:鬥雞、插柳、拔河、蕩秋千、放風筝等。還有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糯米嵌藕、青團、白面饅頭、雞蛋等等。清明節還是我們重要的祭祀的日子,我們要爲故人上墳掃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