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看:2023廣州元宵節燈會
2023年元宵節就要到了,小編爲你帶來廣州元宵節花燈活動信息,並持續更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3廣州元宵節燈會,希望大家喜歡!
2023廣州元宵節燈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州文化公園
據“廣州文化公園”消息,爲營造熱烈、喜慶的節日氛圍,廣州文化公園將舉辦2023年元宵燈會,亮燈時間爲2月1日(正月十一)至2月5日(正月十五)晚18:30—21:30。
廣州文化公園2023年元宵燈會
时间:2023年2月1日-2月5日 18:30-21:30
地點:廣州文化公園
門票:免費
?廣州市越秀公園
白天賞花,晚上觀燈,廣州越秀公園延續春節賞花燈的文化傳統,在越秀公園,正門、東門等主要門崗和園道,布置了數組新年氛圍的大型彩燈,有高8米的開門大吉桔子樹,有可愛的生肖兔,還有上百個燈籠打造的祝福長廊。
時間:春節期間(1月20日~2月初)
門票:免費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988號
?廣州永慶坊桃花燈會
新年走走桃花運。永慶坊布置八大打卡點,並設置超過100盞桃花花燈,打造粉紅色的新年體驗。邊行花街,邊在「桃來運到」行運門、「桃花朵朵」情人樹、「平安桃桃」健康梯、「福來運轉」風車巷爲新的一年祈福許願!
活動時間:
(遊園打卡)1月18日~2月28日
(水上花市)1月18日~2月5日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99號
?廣州正佳廣場大唐千燈會
正佳廣場上新了一場,別具特色的“大唐千燈會”。活動聯合火爆IP《唐宮夜宴》,複刻了唐都東西市盛景。門口的“一夜魚龍舞”造景燈火璀璨,全場上千盞花燈,在春節假期帶你“穿越”回唐朝。
活動時間:1月14日~2月28日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228號
?廣州嶺南印象園
廣州嶺南印象園古風古色的街巷裏挂滿琳琅彩色燈籠,千燈啓明,如墜入夢幻光影秘境,超級震撼的驚豔視覺,人間亦星河燦爛,快穿上唐風漢服演繹東方國潮美學,徜徉其中,伊人嫣然淺笑于燈火闌珊處,簡直秒變唯美浪漫的旅拍聖地,民國寫真大片隨手咔嚓,霸屏朋友圈。
夜晚的嶺南印象園燈火璀璨,明月高懸,燈光下的古建築顯得流光溢彩,園區的紅色燈籠高高挂起滿是新年的煙火氣息,走在燈光照射的街道上營造出浪漫奇幻的氛圍,爲遊客帶來光影交錯的全景式夜遊狂歡體驗。
嶺南南印象園遊園指南
活動時間:1月7日-2月14日,9:30-22:00
日场入园时间:9:30-17:00, 16:30截至入园
夜场入园时间:17:00-22:00, 21:30截至入园
__日場門票不適用于夜間
?廣州碧水灣溫泉——逛非遺迎春燈會
燈組分布:度假村各區域
亮燈時間:2023年1月10日起-正月裏
張燈結彩過大年!中國花燈是享譽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春節逛燈會也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年俗,只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深,新春燈會在很多地方已經難得一見。
2023年春節,碧水灣再次邀請知名花燈匠人制作迎春主題花燈,流光溢彩的花燈組將春節裏的碧水灣裝扮的年味十足,夜幕之下,家人團圓,共逛燈會,賞燈過大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元宵節的花燈有哪些
元宵節的花燈主要有吊燈、座燈、壁燈、提燈這幾類,都是用竹木、绫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民間工藝品。
花燈種類又主要分爲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其形狀主要有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總之,元宵節的花燈種類十分繁多。
除此之外,元宵節所觀賞的花燈一定會有這年的生肖屬相形狀的花燈,如2020年是鼠年,這一年元宵節上的花燈一定會有老鼠形狀的。
而且元宵節上還有一類獨特的觀賞花燈,那就是——走馬燈。走馬燈又叫跑馬燈、串馬燈,是用毛竹編織成馬頭,馬尾,系在身上糊上顔色鮮豔的紙制作而成。
走馬燈不只會在元宵節出現,在除夕、中秋等節日上都有出現。走馬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會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當燈轉動起來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幅動圖。
元宵節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關于元宵節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曆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其二: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曆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據了解,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爲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