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各地飲食風俗 当前关注
不知不覺元宵節已經到來,很多朋友都會好奇元宵和湯圓之間的關系,也會好奇各地風俗以及吃湯圓會不會難消化。不妨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各地飲食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元宵節各地飲食風俗
(資料圖)
一、東北天寒地凍,當地人在元宵節也愛吃凍果、凍魚肉。
二、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說這種食品代表吉祥。
三、陝西有的地方在元宵節這天要吃一種“元宵茶”,做法是在面湯裏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制成。
四、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五、昆明人喜歡吃豆面團,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將豆炒熟後磨面,團成丸子後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錯。
六、浙江浦江一帶在元宵節有吃饅頭、麥餅的習俗。據說原因是饅頭爲發面,麥餅爲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
七、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的民諺,當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條,聽起來與元宵不相關,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八、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將豆腐幹、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後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九、山東:芝麻棗泥湯圓
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並搗成泥狀,豬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兩者加白細砂糖搓成餡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芝麻炒熟和白細砂糖研成細末成炒面,將煮熟的小湯圓在炒面中滾一圈即可,吃時油潤綿軟。
十、上海:釀湯圓
上海滿園春酒釀湯圓選細膩糯米粉爲原料,放在圓竹匾中邊灑水邊旋轉,逐漸滾成湯圓生坯。將其投入酒釀湯鍋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該湯圓的特點是軟糯有勁,酒釀味濃,甜酸可口,清香誘人。
十一、湖南長沙:姐妹湯圓
長沙一家餐館的著名風味小吃,已有60多年曆史,由于早年經營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漿,取粉制皮,用棗泥、白糖、桂花做餡。其色澤雪白、晶瑩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湯圓好消化還是難消化呢
做湯圓會用到糯米,很多人認爲糯米黏黏的不好消化,這還真有點誤會糯米了。
大米白面的澱粉結構是直鏈澱粉,而糯米中99%以上都是支鏈澱粉,結構上分支較多,更容易糊化,而且人消化澱粉時,是從分子末端將其水解,而支鏈澱粉因爲又很多分支,更容易被水解消化。
因此,與我們平時吃的大米白面相比,糯米的血糖升高指數也較快,大米飯的GI是82,而糯米的GI是87。人們覺得糯米難消化,可能是因爲像湯圓、元宵、八寶飯這類用到糯米的食物,往往同時會加入很多糖、脂肪,給人以“膩”的感覺。
先有湯圓還是先有元宵呢
答案是,先有元宵後有湯圓。
在以前不論南方還是北方,正月十五吃的都叫元宵,元宵佳節也是這樣得來的。後來覺得元宵這個詞不太吉利,又改名爲湯圓。
可是因爲制作工藝有所區別,在人們的意識中,就將這個團圓子分成了兩種不一樣的叫法。
按照南北地方傳統,北方人更愛吃元宵,南方人偏愛湯圓。
後面人們又會將元宵炸來吃,酒釀小圓子,紅豆小圓子,中國人就是會吃,什麽做法都能鼓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