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含義和風俗_焦點播報
春分作爲二十四節氣中僅有的兩天的晝夜平分的其中一天,也是春天的中分點,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春分節氣的含義和風俗(簡介),以供大家參考!
春分的由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莺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傳統習俗活動有哪些
吃春菜
“春菜”,一種野苋菜,鄉人稱爲“春碧蒿”,與魚片“滾湯”,名“春湯”。“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豎蛋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豎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嘴
家家吃湯圓,還煮些不包心的湯圓,用細竹叉扡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筝
春分当天放風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犒勞耕牛
春分已至,春耕、春播等農活也即將開啓,家裏的耕牛從春耕起就再也閑不住了。所以在春分時節到來之際,農民多會以糯米團喂食耕牛,以示犒賞。其中也蘊含了農村人對耕牛的憐惜之情。
關于驚蟄的諺語
1、春雷響,萬物長。
2、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3、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4、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5、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松。
6、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7、二月打雷麥成堆。
8、驚蟄地氣通。
9、驚蟄斷淩絲。
10、地化通,見大蔥。